王一鸣:新型显示产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作者:杜涛 2022-11-30 19:02

随着新型显示的技术创新日趋活跃,物联网的终端显示、数据中心的终端显示、车联网的终端显示、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界面等将加快发展,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新型显示产业的活力,形成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杜涛 11月30日,2022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成都召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在开幕式中表示,展望未来,新型显示产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作用将进一步显现。随着新型显示的技术创新日趋活跃,物联网的终端显示、数据中心的终端显示、车联网的终端显示、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界面等将加快发展,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新型显示产业的活力,形成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显示产业产值达到5868亿元。而成都作为中国最早发展显示产业的城市之一,近5年来,成都新型显示产业年均增速超过30%,2021年增速达到了40%,主营收入超过了600亿元,占全国的总规模达到15%。

王一鸣指出,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后,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视频直播、在线学习、远程会诊竞相发展,推动新型显示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和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新型显示产业作为数字技术与现实生活交互的窗口、媒介和载体,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在数字经济时代,手机、计算机、车载、电视、智能穿戴等场景,都离不开显示。新型显示与数字经济的各类技术交互影响,加速拓展应用场景,正在从日常消费领域向工业控制、安全防护、建筑施工等生产领域演进,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广泛渗透,为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赋能赋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王一鸣表示,应该看到,我国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产业基地,但仍未成为显示强国,还存在着诸多的短板和弱项,自主研发能力还不强,部分关键材料的国产化率比较低,部分新型显示装备亟待突破,产业协同创新生态有待完善。第一,要增强新型显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我国新型显示产业产业链关键材料和核心装备的卡脖子问题,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的研发投入,增强源头技术供给,实现更多从零到一的突破,加快由跟踪模仿创新转向原始创新,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保持创新活力。

第二,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水平。依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供应链的本土化,拓展国内供应商,培育可替代的供应链,不断提升在材料、设备领域的自主生产能力和产品的质量。通过产业联盟等形式,吸引和引导更多国外的厂商实现中国的本地化投资和生产,强化供应链的稳定性,开拓海外多元化的采购渠道,有效应对突发的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

第三,要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推动形成上游材料企业、下游面板终端企业形成协同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牵头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创新联盟,推动新型显示企业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企业跨界创新,打造多元化参与的创新生态。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杜涛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财税与环保新闻部主任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财政、货币政策领域。主要关注财税、金融、审计、环保、PPP、大工业等相关方向。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