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复星的下一步

作者:黄一帆 2023-04-02 10:31

作为这家年营收已超1700亿元体量企业的关键人物,陈启宇向记者详解了复星国际当下聚焦的全球化战略、科创战略、投融资战略、整体资产运营逻辑,从而清晰地勾勒出复星国际下一步发展的行动路线图。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一帆 3月30日,复星国际(0656.HK)发布了2022年度的业绩报告。

在过去一年中,在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复星国际决定加速“瘦身健体”,加大了非战略性非核心资产的退出力度,在聚焦家庭消费产业的同时,回笼现金近300亿元。这使得复星国际这艘巨舰如今重回“确定性”。

而在这过程中,复星国际以及其管理层也被推到了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每一个细节被市场当作信号“放大”并反复审视。

在董事长郭广昌眼里,他将之形容为一场“完美风暴”。

“之所以说是完美风暴,我认为是指复星经历了风险,但最终我们有效地控制住了风险,基本解决了问题。”在2022年业绩发布会次日,复星国际执行董事、联席CEO陈启宇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他相信经历过这一系列事件,复星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过去的一年已经过去,当下应该着眼于未来。”

作为这家年营收已超1700亿元体量企业的关键人物,陈启宇向记者详解了复星国际当下聚焦的全球化战略、科创战略、投融资战略、整体资产运营逻辑,从而清晰地勾勒出复星国际下一步发展的行动路线图。

提升全球运营能力

根据复星国际披露的财报显示,过去一年公司实现总收入人民币1753.9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海外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同比增长14%,占总收入的44%。

在前不久的致股东信中,郭广昌提到,从2022年起,复星的全球化进入第三个阶段:全球组织+本地运营,推动复星全球产业生态具备跨地域、跨文化、跨组织的运营能力,为复星产业运营提升和拓展提供了新动力。

“虽然目前有一些‘去全球化、逆全球化’的风潮,但是全世界绝大部分的国家和公司,包括复星,都受益于全球化。”陈启宇告诉记者,“我们认为全球化发展是复星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和公司的价值所在。”

在过去产业发展过程中,复星越来越深刻感受到,全球化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他表示,如果企业局限在一国市场,竞争力很难达到全球领先的高度;且企业如果仅局限在一国市场,该企业可能在本国市场的竞争力也有限。

复星在进行了二十多年的全球化实践后,陈启宇表示,复星在当前阶段已经搭建了全球化框架。以复星医药的全球化进程为例,第一阶段主要到海外做了两件事:一是在非洲建立了青蒿素的销售队伍,二是在美国建立了创新研发队伍。第二阶段主要进行全球化投资、收购和兼并。

陈启宇在回顾第一阶段时表示,在该时点,去非洲进行销售业务能为公司创造收入,但是在美国建研发队伍更多的是投入,由于不熟悉当地行业和环境,很多事是未知的,因此在彼时后者是存在风险的。

而第二阶段比第一阶段的的风险更大:复星医药陆续在海外收购了以色列的医疗器械公司、印度制药公司、在法国收购非洲的销售公司等,在跨文化背景下,对方人员、团队业务能力,以及相应的管理和运营风险相对较高。

“现在我们已经跨过了第二阶段,接下来要帮助每个业务主体运营自身的全球化。”陈启宇表示,这包括国内业务走出去以及国外收购主体自身的全球化。

“我们当时通过自建和收购公司形成了非洲的销售网络,然后进一步扩大非洲销售团队,同时不断推动产品‘走出去’。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升级了美国的销售网络。”陈启宇告诉记者,复星医药从做仿制药开始,如今做创新药的临床、注册、生产、销售一体化,从单一的业务运营到全球化运营能力建设。“到这个阶段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不过也会有更多的投入。”

“全球化做下去,对于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必然是非常有利的,复星医药之所以能够以制药行业的后来者身份在创新、产品结构这些方面迎头赶上,能够在行业里有自身的影响力、竞争力,特别是在‘集采’、‘国谈’带来的行业震动中,依然保持良性增长,这与我们面向全球的研发和BD,与全球能力的打造密不可分。”陈启宇表示。

“现在大家重新思考全球化的问题,中国公司现在去做全球化可能会比以往难一些,挑战更多一些。”陈启宇坦言,“越是这个时候,复星在过去打下的基础,积累的经验,加上全球化运营能力的提升,就越能凸显我们的优势。”

科创驱动,打造好产品

除了坚持全球化战略,复星赖以穿越产业和经济周期的另一方法即依赖创新。

在去年经营遇到诸多挑战的情况下,复星仍然坚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复星的研发投入达到人民币104亿元,相较去年,同比增加17%。

陈启宇表示,很多时候,绝大部分行业都会从“供不应求”快速地进入“供过于求”阶段,包括创新药研发。这时企业的竞争力和差异化来自于科创投入,即拥有专利保护,拥有know-how,也来自于创意、IP、品牌。

他认为,这一部分依赖于公司的长期坚持,即坚持差异化的定位,“打造产品时就是要跟别人不一样,每天都去思考提供全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不一样的好产品。”

在产品诞生后,企业还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产品本身好不好,打磨得如何;二是如果是好产品,能否获得目标市场的认同。

陈启宇表示,后者非常考验企业的全球化能力。过去十几年,国内研发了很多仿制药,相关产品也很早就通过美国FDA的认证,甚至还从跨国仿制药企Teva、Sandoz等手里购买了已获批上市的品种。“但是后来发现这些产品在一些市场并不好卖,并不是说药不好,产品肯定很好,但是目标市场有自己的市场格局、用药习惯,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一个产品成功与否。”

复星医药在美国组建当地仿制药销售队伍后,即按当地市场需求结合复星旗下Gland  Pharma的产品,相关产品在美国的销售得以提升。陈启宇表示,相同的药品、成本竞争相同的情况下,是否理解当地市场,非常重要。

“要从当地的市场需求出发,有的产品在中国能卖得很好,可能在美国就不一定;有的产品在美国能卖很好,在中国或者在其他市场就不一定。不同的行业习惯不一样。”陈启宇表示,需要针对每一个市场制定不同的策略。

集团降杠杆 未来不会退出核心资产

关于产品的独特性,郭广昌在前不久举行的内部全球合伙人大会曾有过强调。

其向全球合伙人提了两点要求,即产品的独特性与创新。“我要求大家,所有的产品、所有的投资,如果你没有独特性,没有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多独特的价值,原则上就不做。不要说你产品卖不出去,你产品到底有什么独特性?所以,我们必须创新,我们必须做别人做不了的事。”

郭广昌此时强调产品独特性的要求,叠加复星增强资产流动性的动作,有市场投资者将两者进行了关联,认为复星未来在投融资方面趋向严格。

对此,陈启宇表示,在复星内部,产品独特性一直被反复强调,而并非仅在当下刻意重提。

陈启宇称,复星未来在投资上会更加谨慎,包括今后投资将更多在子公司层面进行、集团轻资产化。

“近来郭总在说复星未来不投重资产,未来我们在业务上会更注重创新产业,相对于大宗、重资产的业态则不是复星未来投资的方向。另外,从前很多投资发生在集团层面,但未来很多投资会在子公司、上市公司平台层面操作。”陈启宇表示,“我们过去保持的集团财务杠杆率在当时是合适的,但是面向未来,财务杠杆率需要往下调。我们会大幅降低总部的杠杆率,保持自身的财务健康。”

“在过去一年,包括疫情和很多宏观上的变化,复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我们来说,目前需要更专注地规划公司未来的前进方向,让我们能穿越更多的周期,有更长远的发展。”陈启宇告诉记者,“公司意识到有时候,很多变化瞬间发生。因此,我们要让整个组织的抗风险能力更强,在财务上,要更加谨慎。”

对于复星国际当前状态,陈启宇称,集团财务杠杆率得以真正下降,“核心管理层重新定义了我们杠杆的区间空间。之前资本市场认为总部杠杆率比较高,存在一定担忧。”第二,不轻易在总部发起收购并购,开始强调聚焦。“我们这么高度多元化的公司在进行聚焦战略后,会有一个逐步收拢的过程,这给我们奠定了下一步中长期的发展基础。”

此外,陈启宇对于当前复星国际核心资产也表明了态度。“复星的核心资产,在健康、快乐、富足、智造四大板块中都存在。如医药、豫园、Fidelidade、旅文都是我们的核心资产。这些资产贡献度高,平台本身具有自我发展、融资能力。”他表示,目前复星国际并表范围内的健康、快乐、富足、智造四大支柱业务资产不会再进行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降低集团财务杠杆率、资产退出进入尾声后,未来复星发展的资金从何而来?

陈启宇表示,未来发展资金不再以加杠杆为主要手段,将来主要手段可能包括资产融资、IPO、上市,基金募集等等。“这些股权类的增量资金,不仅在总部,我们会把这个能力贯穿到复星所有的方方面面。这样对投资者的好处是什么?首先复星更安全。同时既然想用股权的方式,势必从整个组织上更加重视上市公司的价值管理,这对于投资者来讲,应该也是好事情。”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黄一帆经济观察报记者

华东新闻中心记者
关注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和资本市场中所发生的好玩的事,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对已知事物挖掘未知面。
关注领域:上市公司、券商、新三板。擅长深度报道。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