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作者:经济观察网 2023-11-07 16:09
展望四季度及明年上半年,房地产在政策支撑下有望逐步筑底企稳,城市更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对投资拉动作用将逐步显现,供需精准匹配将进一步释放城市文旅消费,多领域开放机制将助力城市提升开放经济水平。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文 2023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城市1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城市经济各领域亮点热点频现,但出口下行明显、房地产风险频发、地方债务风险加大、消费需求释放不足等问题不容忽视。展望四季度及明年上半年,房地产在政策支撑下有望逐步筑底企稳,城市更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对投资拉动作用将逐步显现,供需精准匹配将进一步释放城市文旅消费,多领域开放机制将助力城市提升开放经济水平,同时今冬明春城市稳定安全运行或面临突来压力,宜以前瞻举措因应城市经济形势变化。
一、城市经济持续恢复,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一)宏观经济回升向好,超大特大城市增长势头强劲。2023年上半年,97%的城市2GDP实现同比增长,跑赢同期全国经济增速(5.5%)的城市有138个;GDP超5000亿元的城市有24个,成都成为第7个半年GDP超1万亿元的城市。分组看3,超大城市GDP平均增速最高,为7.2%;超大城市、I型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均GDP超过6万元。
(二)产业结构“二退三进”,且与城市规模呈较强相关性。2023年上半年,所有类型城市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均有提高,小城市提高最多,达2.16个百分点。除中等城市外,其他类型城市三产增加值平均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6.4%)。超大城市、特大城市、I型大城市三产增加值普遍高于二产增加值。
(三)投资保持增长态势,近六成城市呈现较强增长韧性 。2023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全国水平(3.8%)的城市有150个,占比60%4。超大城市中的上海,II型大城市中的呼和浩特、包头,中等城市中的鄂尔多斯、阳江,小城市中的呼伦贝尔、通辽、巴彦淖尔、武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30%。
(四)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特大城市消费增长稍显缓慢。2023年上半年,超过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8.2%)的城市有121个,占比47%5。分组看,超大城市增速达10.96%,中等城市(9.79%)和I型大城市(8.38%)增速亦高于全国水平;而特大城市增速为7.32%,仅高于小城市。
(五)进出口同比基本持平,小城市出口增长较快。2023年上半年,201个样本城市6的进出口总额19170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54.6亿元,增长0.3%;分项看,进口总额同比下降0.9%,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1%。外贸城市主导地位突出,进口、出口总额50强城市中,外贸依存度超过10%7的城市分别有33个、34个。
(六)公共预算收支相对改善,超大特大城市财政自给率提升最多。2023年上半年,209个样本城市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为216.9亿元,同比增长19.8%;支出平均为348.1亿元,同比增长4.4%。财政自给率9平均增长3.1个百分点,有156个城市财政自给率高于去年同期,占比74.6%;超大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平均财政自给率分别为79.2%、59.4%、46.0%、30.5%,分别增长5.9、3.4、2.4、2.7个百分点。
二、城市经济亮点热点频现,新需求激发新活力
(一)“拼经济”拼出开局新气象,多地争夺新能源产业高地。一是开年“拼经济”力促经济复苏。武汉提出2023年突破两万亿GDP目标,烟台、常州提出冲刺万亿GDP;逾40城发放消费券,刺激餐饮、文旅、夜经济等率先恢复。二是政府企业“组团出海”推动新订单新项目签约。重庆实施“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青岛制定《2023年全球招商行动计划》。三是新能源汽车第一城、锂电池之都成为城市竞逐焦点。上海、广州、深圳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200万辆,宜宾、宁德、宜春、常州等8个城市加入锂电池之都争夺。
(二)开放平台、通道建设加快,激发城市开放经济新热潮。一是国际赛事展会有效拉动城市经济。成都、杭州“以赛营城”点燃城市经济活力,北京、西安“以会聚力”提升国际影响力。二是开放通道焕发新生机。海南洋浦3月首次迎来南美洲际航线“新福州”轮,赣州3月开通首趟RCEP专列。三是开放平台创新发展。海南海口4月拓展封关压力测试范围,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四是开放试点取得新突破。沈阳、南京等6个城市获批全国第二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上海浦东率先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取得突破。
(三)文体旅经济频繁现身热搜,成为城市消费复苏最大亮点。一是网红文体旅热潮屡被点燃。3月,“淄博烧烤”登上抖音同城榜热搜第一,淄博一跃成为2023年最热门城市之一;暑期,天津“跳水大爷”火遍全网,狮子林桥成为全网皆知的“8A级网红景点”。二是文化娱乐消费潜力释放。暑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演唱会、音乐节等“演出经济”带动城市旅游收入量级增长。三是新型文旅业态兴起。“特种兵式旅游”爆火,“两天跨四省”“五天登五岳”等攻略在小红书平台浏览量过万;以行走品味城市特色和文化的微旅行“City Walk”翻红,北京、杭州、上海、西安、苏州等地成为热门城市。
(四)高品质生活空间获关注,带动城市建设投资有效扩大。一是“保交楼”带动住宅竣工面积增长。前三季度,TOP50房企累计完成“保交楼”超293万套,全国住宅竣工面积35319万平方米,增长20.1%;全国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建设任务至9月12日已完成72%。二是老旧小区和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1—9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13万个、惠及居民851万户;7月以来,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相关信息系统已入库项目160余个。三是新型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5月全面启动,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8月开展试点遴选,“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超大特大城市陆续推进。
(五)一些热点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城市治理面临新要求。一是人口变化引发抢人、抢娃、抢学位热潮。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放宽落户限制或引进技能人才落户,多地因“一孩难求”出现幼儿园关停潮,成都、长春等城市因首批二孩“入学高峰”到来发布小学公办学位预警。二是城市公共交通遭遇发展瓶颈。商丘、保定、黄石、衡山、南充等地发生公交停运,兰州、平顶山、泰安等地公交公司停发工资,上海、天津、天水等地有轨电车停运拆除。三是极端天气灾害频发影响城市安全运行。今年春季北方沙尘天气频繁,夏季持续极端高温天气、持续强降水对城市安全韧性提出挑战。四是新型灵活就业市场趋于饱和。2023年我国外卖骑手总数超1000万人,已接近饱和状态;4月起,济南、温州、三亚、长沙等多地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
三、多重压力叠加,城市经济运行向好基础仍不稳固
(一)出口下行明显,外贸依存度较高城市面临更大压力。上半年,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外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以及汇率波动、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下,外向型城市出口下行,经济回暖承压。24个万亿GDP城市10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的达17个,占比超七成。苏州、东莞、宁波等外贸大市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下降10.5%、11.3%和1.4%。
(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下行压力加大。1—9月,全国住宅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投资分别同比下降7.4%、23.9%、8.4%,房地产开发建设整体呈现下行态势。同时,房地产行业风险频发,上半年先后有25只房企债券出现实质违约,74只房企债券展期。受此影响,各地土地出让收入纷纷下滑。前三季度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0875亿元,同比下降19.8%,不足2021年同期的六成。
(三)城市财政收入疲弱,进一步推高地方债务风险。从城市财政收入看,上半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低于10%的城市有188个,在有数据城市中占比达74%,收入能力不强问题突出。从地方债务风险看,9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88996亿元,总量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但部分经济发展落后、财力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债务风险上升,一些地方公开表示化解债务艰难,仅依靠自身能力无法有效解决。
(四)消费需求趋于理性,城市消费潜力仍有待挖掘。从供给看,城市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丰富,但多元细分市场仍有待发展,特别是“她经济”“银发经济”等产品还存在品质不高、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从消费看,今年“6.18大促”惨淡收场,中秋国庆假期旅游消费增长明显低于出游人数增长,理性消费势头初显。反映到城市消费数据上,仍有53%的城市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促进消费主战场作用需进一步增强。
四、四季度及明年上半年城市经济运行展望
(一)房地产在政策组合拳下有望逐步筑底企稳。一是今年以来首套住房“认房不认贷”、下调首套二套首付比例等优化需求端购房政策陆续出台,为楼市企稳释放了积极信号。二是市场过热时期出台的限制性措施渐次退出,并从三四线城市向强二线城市推进。政策调整将加快释放居民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房地产市场有望回暖。其中,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有望率先稳定,开工、投资有望率先好转。
(二)城市更新、民营经济等对投资拉动作用将逐步显现。一是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相关政策文件的实施,标志着城市更新力度将持续加大,并拉动相关投资和消费增长。二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增发1万亿特别国债等政策举措的落实也将有效拉动城市投资增长。上述政策举措对城市投资的拉动效应有望在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逐步显现。
(三)供需精准匹配将加速释放城市文体旅消费潜力。从需求端看,城市文体旅消费新趋势进一步清晰,深度游、舒适游、文体游成为当代年轻人游玩新方向,并催生出全新消费模式。从供给端看,各地因地制宜推动商旅文体健相互赋能,开发新业态新供给,推动赛事活动与旅游文化场景深度融合,更加重视在社交媒体上“出圈”。未来,深度匹配各类人群需求的城市文体旅产品供给将不断丰富,将推动城市新型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四)多领域开放机制将助力城市提升开放经济水平。一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将推动形成更加繁荣的区域一体化大市场。二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迈入新时代,城市间合作具有广阔空间。三是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扩容至165个,将进一步提升有关城市外贸运行效率。四是随着国际航线逐步修复,入境航班数量不断增加,入境游市场恢复仍有较大潜力。
(五)今冬明春城市稳定安全运行或面临较大压力。一是今冬明春发生极端低温天气可能性较大,对城市能源保供带来较大压力。二是元旦春节假期消费出行集中释放,今冬明春可能会面临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宜提前做好重要物资保供储备。三是就业压力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待就业群体存量和增量的双重挤压可能导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注: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报告主要根据各城市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统计数据作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分析,并梳理总结各城市前三季度经济发展亮点热点和突出问题,展望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城市经济运行态势。
专题研究组组长:高国力、赵 坤
专题研究组成员:鲍家伟、张晓明、徐勤贤、孔翠芳、王女英(政策研究部)
白 玮、倪碧野(国际合作部)
杜 澍(规划设计部)
杨 颍(城市网络部)
王 凯(金融文体部)
注1:本报告以我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分析对象,含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278个地级市。
注2:已公布2023年上半年及2022年上半年GDP增长速度数据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共269个。
注3:按照《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以2020年“七普”城区常住人口为依据,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包括超大城市、特大城市、Ⅰ型大城市、Ⅱ型大城市、中等城市、Ⅰ型小城市和Ⅱ型小城市。报告暂未将武汉纳入超大城市、苏州纳入特大城市;由于II型小城市数据样本较少,将I型小城市和II型小城市统一归并为小城市。
注4:已公布2023年上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数据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共252个。
注5:已公布2023年上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数据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共250个。
注6:已公布2023年上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数据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共201个
注7:按2022年外贸依存度数据计算。
注8:同时有2022年上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数据的城市。
注9:财政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
注10:指2022年GDP超万亿元的24座城市。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