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猿辅导集团程群:人工智能不会取代老师

作者:杜涛 田进 2024-03-29 18:03

程群强调,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教师的角色。相反,它将成为老师们的得力助手。在未来的教育场景中,教师与人工智能协同育人,教育科技企业的定位也一定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杜涛 田进 在第四次博鳌亚洲论坛之旅,猿辅导集团党委书记、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程群的直观感受是,大家对于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有了越来越强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主管部门表示“人工智能将成为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并且在积极讨论如何让人工智能更好地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期间,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分论坛就有三场,其中关于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成为多位嘉宾讨论的热点话题。

2023年底,在中国西部乡村地区的一所学校,程群观察到,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在课后服务场景的应用,学生可以直接通过和教室大屏互动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智能双师模式不仅缓解了师资短缺的问题,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程群表示:“即使在中西部相对落后的地区,互联网和硬件设施均已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让这些地区的学生以较低成本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并且,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已经能够实现机器、学生和老师三者之间的强互动,而高质量的互动带来了更高水平的课堂质量。”

与此同时,程群强调,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教师的角色。相反,它将成为老师们的得力助手。在未来的教育场景中,教师与人工智能协同育人,教育科技企业的定位也一定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发展前景几何?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风险?企业和政府在人工智能发展中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针对这些问题,3月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程群接受了经济观察网的专访。

经济观察网:在教育领域,国内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优势?

程群: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大家明显更关注人工智能,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如何与行业产业深度结合。我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教育的结合可能最先发生,且最容易见到效果。这也是中国在大模型建设上,最有可能引领发展的领域。

在通用大模型上,国内现在仍处于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状态。但教育领域的垂类大模型,中国非常有优势。一旦抓住了这个机遇,未来一定能够引领全球。

第一,相比其他国家,国内有高质量、海量的教育数据。过去10年,得益于在线教育的发展和国内庞大的用户群体,我国教育科技公司积累了大量结构化、高质量的数据。猿辅导自研的教育垂类大模型使用的是公司过去十余年积累的教育专项数据,所以跟目前教育场景适配度很高。

第二,国内拥有超大规模的用户群体,随着越来越多学生群体使用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就能给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正向的数据反馈,促进大模型不断地迭代升级。

第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和具体的场景结合起来。在教育领域,国内拥有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包括课后服务、课堂教学、教研备课、作业场景等。

第四,从5G网络建设到乡村地区学校的数字化设备普及,国内拥有很好的数字教育基础设施,让优质的人工智能产品能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深度应用。

第五,政府和企业相互促进。政府作为组织主体,一直在通过各种政策举措坚定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其中就包括智慧校园建设、教育数字化等。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过去10年,猿辅导集团的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

经济观察网:在教育领域,AI产品此前存在一些争议现象。你认为如何去规避AI可能给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程群:人工智能在应用过程当中,一定会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这是技术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最大的挑战是不可解释和不可追溯的问题,即大家不知道AI反馈给学生的结果是如何推论出来、结果是否科学。

从猿辅导集团的经验来看,正通过两个方向去探索解决。

一方面,技术问题需要通过技术的方式去解决。比如,把过去几年构建完成的全域教育知识图谱“飞象星图”(根据各学科知识间的关系形成的人工智能图谱)和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相结合,从而让大模型给出的答案能在知识图谱找到关联的知识点,确保知识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

另一方面,对算法架构不断创新,从而更符合学习者的真实需求。比如新推出的一项作文辅导功能,不是直接根据学生需求给出一篇文章,而是通过苏格拉底启发式提问,一种引导学生思考的问答方式,帮助学生“头脑风暴”并形成完整的思路提纲,进而在框架中启发学生调用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去完成作文,相当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把多位特级老师的教学方法通过数字化呈现。

经济观察网:人工智能是否会直接取代老师的角色?

程群:当然不会。未来应该是老师跟机器协同育人,人工智能将成为老师的有力助手。当下,老师已经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产品准确分析每个人的学习情况,进而实现精准化教学以及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升,这在以前很难做到。

未来的教学模式很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一个班级固定几十个学生,标准化地授课。未来的学生很可能不再固定在某个班级某个教室,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情况参与不同的课程。目前,已经有一些学校在探索跨年级学习。

现在,人工智能更多地应用于学生作业和讲评等教学环节。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入探索和应用,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都会发生深刻变革,进而推动整个教育模式的创新。

经济观察网: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在推广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哪些挑战?

程群:只有老师愿意主动去使用的人工智能产品才是好产品,而且最好是通过市场化、商业化的方式去验证应用成效,同时商业化模式也能确保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技术的不断迭代。

猿辅导集团旗下的教育数字化公司飞象星球就是采用SaaS模式,飞象课堂、飞象智能作业等产品服务按年付费,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师生的反馈都非常好。未来,公司也希望通过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降低边际成本,让更多学生用上好的技术、享受优质资源。

当然,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政府开放更多场景让技术能够更深度融入校园。只有技术不断迭代优化,才能打造更完善的产品。

经济观察网:接下来,猿辅导集团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的战略规划?

程群:第一,我们会立足于技术研发,不断推进人工智能包括教育领域大模型技术方面的研究;第二,我们会把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场景深度融合,将最适切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与服务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精准化的教、个性化的学,助力大规模因材施教。

展望未来,教育数字化任重道远。中国有2.9亿在校学生,叠加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以后每一个人都需要教育科技的支持,大家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接受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各种人工智能产品会深入地融入教育领域。所以,“人工智能+教育”一定大有可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杜涛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财税与环保新闻部主任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财政、货币政策领域。主要关注财税、金融、审计、环保、PPP、大工业等相关方向。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