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业龙头合盛硅业2024年稳中有进 苦修内功向成长龙头迁跃

2025-04-25 16:55

根据财报,合盛硅业2024年营业收入保持稳中有升,达到历史新高的266.9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7.40亿元,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15.40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5.17亿元,比2023年增加53.07亿元,净现比达到2.60,保持健康的现金流水平。

4月23日晚间,工业硅与有机硅行业双龙头合盛硅业(603260.SH)发布最新财报。

根据财报,合盛硅业2024年营业收入保持稳中有升,达到历史新高的266.9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7.40亿元,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15.40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5.17亿元,比2023年增加53.07亿元,净现比达到2.60,保持健康的现金流水平。

从业务来看,根据年报,2024年公司主要产品产量均进一步提升,销售量保持良好增长。在产品销售价格震荡筑底的趋势下,合盛硅业依然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有效提升产能、降低成本,保持毛利率水平的相对稳定及销量持续提升,凸显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双龙头地位。

未来,随着供给增长放缓和需求逐步恢复,凭借全产业链布局、技术突破及成本优势,合盛硅业在工业硅、有机硅以及光伏、碳化硅等新兴领域的成长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全产业链一体化的优势将继续为其带来长期的投资价值。

逆周期韧性凸显

合盛硅业作为工业硅、有机硅环节的龙头厂商,是国内硅基新材料行业中业务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持续受益于工业硅、有机硅需求增长。截至2024年末,合盛工业硅产能122万吨/年,有机硅单体产能173万吨/年。

分项来看,2024年合盛硅业工业硅业务实现营收约137.63亿元,毛利率高达26.10%,有机硅实现营收约122亿元,毛利率为16.71%,这两块业务仍是营收、净利的主要增长来源。

产销量方面,2024年合盛硅业工业硅产量达到187.14万吨,销量为123.00万吨,库存量为26.39万吨,产量同比增长38.11%,销量同比增长20.93%,库存量同比增长144.35%。

合盛硅业表示,上述销售量为全部对外销售数量,2024年工业硅、硅橡胶、硅油和环体硅氧烷的自用量分别为45.97万吨、11.54万吨、2.61万吨和50.57万吨。

合盛硅业2024年业绩保持稳定增长,主要来自工业硅和有机硅的海内外市场供需双增。

2024年我国工业硅产量达472万吨,同比增长27.6%。出口方面,我国工业硅出口量稳步提升,共计72.5万吨,同比增加28.5%。需求方面,国内工业硅消费总量同比上涨22.1%,分行业来看,多晶硅和有机硅对工业硅需求同比增速约25%,铝合金行业对工业硅需求稳中有升,增速超过10%。

有机硅方面,我国有机硅产量持续增长,同比超双位数;全年有机硅累计出口量为54万吨,同比增长34%。

不过,在产品售价方面,2024年,合盛硅业业绩受到产品价格下跌以及整体经济波动的影响。2025年,晶硅光伏产业链启动行业自律措施,主动调整产能,而铝合金和有机硅领域需求持续增长,有望进一步实现价格回暖。

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合盛硅业在2024年采取了一系列精细化管理举措,整体毛利率达到20.54%,相比于2023年提高0.39个百分点。具体来看,在产业链中下游,合盛硅业通过有机硅、多晶硅等产品组合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

据披露,2025年一季度,合盛硅业主要产品自用量占比方面,工业硅为27.45%,硅橡胶为44.51%,环体硅氧烷为90.09%。高价值量的硅油产品,公司自用量仅占生产量的2.80%,主要用于外部销售。公司以体系化的产品能力化解市场冲击。这种动态调节能力使公司在价格下行周期保持了现金流正向运转。

同时,合盛硅业的工业硅及多晶硅业务主要集中在新疆,2024年新疆地区煤炭产量大幅增长,煤价进一步回落,让公司电力成本进一步降低,年报显示,公司年内采购电价同比降低2.43%,电厂用煤价格减少20.68%。2025年一季度,公司硅厂煤平均价格环比下降4.58%,同比下降25.01%;电厂用煤价格环比下降8.24%,同比下降20.33%,能源成本优势进一步显现。

着眼新兴需求 有机硅市场反转在即

2024年,合盛硅业研发投入也增长到5.75亿元,占总营收的2.15%,不断加强有机硅下游深加工产品、碳化硅等新兴领域的研发投入。

合盛硅业指出,有机硅方面,室温胶和高温胶受新能源市场需求驱动,液体胶和硅树脂因新应用场景拓展而需求增长迅速,预计2025年有机硅行业需求增速有望继续突破双位数。此外,公司2025年还将继续拓展有机硅下游深加工产品线,探索适用于5G、新能源汽车、生物医疗等新兴领域的有机硅产品。

除了新兴领域,传统应用领域的需求也在持续升级。在建筑行业,虽然2024年行业整体景气度有所下滑,但随着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对有机硅密封胶的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高端建筑密封胶凭借其优异的耐候性、环保性和粘接性能,在幕墙、门窗等领域的市场占比不断提升,预计未来几年高端建筑密封胶的市场规模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0%~15%。

此外,在纺织、日化等领域,有机硅作为柔软剂、消泡剂等功能性助剂的应用也在稳步增长,消费升级趋势下对高品质有机硅产品的需求持续释放。

从进出口数据来看,有机硅需求端的增长态势更加明晰。2020年—2024年,我国有机硅表观消费量从121万吨稳步提升到182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11%。同时,2022年—2024年期间,我国有机硅出口量快速提升,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

或许正是看到部分未来需求,有机硅行业在过去几年间进行了产能扩张。从产能变化来看,2019年—2024年期间,国内有机硅DMC产能从151.5万吨/年提升至330.344万吨/年。2024年被认为是国内有机硅产能扩张的“巅峰之年”。

而当前,有机硅价格和盈利能力处于历史底部。据券商分析,由于供给端新增产能有限,其价格进一步下探的空间十分有限,市场孕育着价格修复的可能。

事实上,到今年一季度开始,行业开始出现积极变化。2月,多家头部企业上调DMC出厂价200-500元/吨,推动DMC价格从2月初的12800元/吨升至13900元/吨。市场预计随着旺季来临,价格或进一步反弹。

随着有机硅行业逐渐走出低谷,市场普遍预期2025年成为有机硅行情的“分水岭”,将迎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

产能方面,百川盈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国内有机硅中间体总产能达到344万吨(折DMC),产能集中度较高,CR5占比超过60%,其中合盛硅业产能占比约为26%,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技术突围引领新增长 有望向“成长标杆”跃迁

在新兴市场需求爆发前夜,许多产业链企业面临多重考验,少有企业能够真正抓住行业出现的时机。在众多企业中,2024年合盛硅业全方位提升实力,潜心为市场需求爆发修好内功,以便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获得强大竞争优势。

2024年,合盛硅业加速研发中心升级进程,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统筹调配研发资源,以创新制造技术与智能生产模式为双轮驱动,培育硅基新材料领域的前沿技术生产力,通过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深化产学研协同攻关,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核心科技动能,构筑面向未来的产业竞争优势。

目前,公司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已结出硕果。

据了解,近年来,合盛硅业利用工业硅产业链的一体化优势,拓展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产业,目前已成为公司业务发展新增长点。

在上述碳化硅技术领域,目前合盛硅业已完整掌握了碳化硅材料的原料合成、晶体生长、衬底加工以及晶片外延等全产业链核心工艺技术,突破了关键材料(多孔石墨、涂层材料)和装备的技术壁垒。2024年,合盛硅业在内蒙古布局建设的首个年产800吨碳化硅颗粒项目正式点火投产。据了解,目前,合盛硅业子公司合盛新材6英寸碳化硅衬底已全面量产,8英寸碳化硅衬底小批量生产,且相关产品关键技术指标继续提升,6英寸碳化硅衬底晶体良率从的90%进一步提高到95%以上。

根据合盛硅业近期披露的经营计划,2025年公司将努力攻克高纯半绝缘碳化硅粉料及超高纯超细碳化硅陶瓷粉体技术难题,并加速8英寸碳化硅量产进程,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稳健发展,巩固并扩大行业竞争优势。

目前,合盛硅业碳化硅产品良率处于国内企业领先水平,在关键技术指标方面已追赶上国际龙头企业水平。

与此同时,合盛硅业视能源资源保障为产业稳健发展的根基,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战略性资源成为驱动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2024年,合盛硅业依托自身储备的优质石英砂矿产,通过优化资源调配工艺,不断提升自产自用比例,切实增强产品核心品质并压缩生产成本。同时,依托全链条产业协同优势,建立内部原料优先配置机制,深化各业务板块的供需联动,在保障供应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成本控制能力,形成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双向赋能格局。

此外,合盛硅业践行“两化融合”战略,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构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及数智中台体系,推动全链条数字化转型。通过与外部咨询机构的战略合作,系统优化人才机制、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构建高效运营模型。通过对物料、客商、会计科目等主数据进行治理,为业务协同、效率提升和战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搭建CRM、SRM、TMS、WMS等供应链平台实现全链条数字化贯通,依托SAP等ERP平台重构核心业务流程促进业财深度融合,部署LIMS、PMS、MES等系统打造精益生产体系,并通过技术升级与设备改造提升管理效能,形成“数据驱动、智能协同”的运营新格局,全面增强战略执行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资讯】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