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力 2016-02-01 17:59
麦克马洪、摩斯赫德等人和贝利一起完成的壮举和英雄事件表现了英国在帝国扩张时期的时代精神,其中包括对未知世界的强烈的探索欲望。
丁力/文
到19世纪晚期,地理大发现时代早已结束,人类已经熟悉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地方,只有很少几个险阻区域是例外,青藏高原东南部是其中之一。在那里,雅鲁藏布江从宽阔的高原流入神秘的喜马拉雅山脉之后,就失去了踪迹。这条大河流到哪里去了呢?当时的地理学家猜测,雅鲁藏布江的下游可能是金沙江、澜沧江或怒江,也可能是这三条大河西边的察隅河、丹巴曲的下游,以及布拉马普特河。后面这三条河都起源于多雨的喜马拉雅山脉,南下注入阿萨姆平原。印度的英国殖民者占领阿萨姆之后,在把边境向北推移,正需要详细了解喜马拉雅山脉。
英国的北进遇到山区土著民的抵抗,又有十三世达赖喇嘛倒向沙俄的传闻。终于,英国失去渐进的耐心,派军队入侵西藏,于1904年占领拉萨。率领英国侵略军的是弗朗西斯·荣赫鹏。陈渠珍的部队在1909年进入西藏,是对英国入侵西藏以及由此而来的一连串事件做出的反应。
扩张是英国政府的目标。但在很多时候,推进帝国边界的是前方的个人,英国政府在后面跟进,有时还扭捏地阻拦。英国不缺少这样的探险家。荣赫鹏是其中之一,本文的主角贝利也是。
荣赫鹏(1863-1942)出生在英国的印度殖民地、今属巴基斯坦的一个城市。他的父亲是英国军官,母亲的兄弟罗伯特·萧以他在中亚探险的经历而闻名。还在婴儿时代,母亲带他回到英国。荣赫鹏毕业于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他所在的龙骑兵团有一段时间驻扎在印度,参加过对法的滑铁卢之战、对俄的塞瓦斯托波尔之战、对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对南非的两次战争,后来又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两次大战之间的英国第三次对阿富汗战争。荣赫鹏和英国首相威廉·皮特都是这个团出来的名人。在1886-1887年间,荣赫鹏利用休假,从北京出发,向东北一直到黑龙江,测定长白山主峰的高度;又向西北,横穿戈壁沙漠和天山山脉,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到喀什、叶尔羌(莎车)。他为英国发现了从中国进入印度(今巴基斯坦)的慕士塔格山口(明铁盖达坂),他也是第一个到达那里的欧洲人。据考证,唐朝的玄奘和尚前往印度,很可能就是走过明铁盖达坂。后来,明铁盖受到冰川侵蚀,交通阻塞。今天中巴之间的红其拉甫口岸设在明铁盖达坂附近的克里克达坂。因为记录了这个山口,荣赫鹏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最年轻的会员,并获得金奖(他后来担任这个协会的主席)。虽然他几乎都在中国境内行走,但他的这次旅行显然是针对俄国的。
1889年,荣赫鹏升为上尉。他奉命率一小队廓尔克士兵到拉达克以北地区。在叶尔羌河上游谷地(这条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脉,完全在中国流淌),荣赫鹏遇到了俄国人。俄军上尉、波兰人布朗尼斯拉夫·格罗姆切夫斯基上尉带着一小队哥萨克士兵也在那里考察。荣赫鹏受邀到俄国营地做客。双方士兵进行了军事表演,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这次会面是英、俄“大角逐”(又译为“大博弈”)中的一个友好场景。格罗姆切夫斯基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军官,为沙俄在中亚的扩张效力,在地理学方面也有贡献。
在19世纪末期,帝国的扩张仍在进行中。英、俄帝国在广阔的中亚展开“大角逐”,西藏也是“大角逐”的一个边缘场景。沙皇俄国从波斯和中亚向英国殖民地印度逼近,以求获得温暖的海岸线。英国人担心,青藏高原也可能被沙皇侵占,成为进攻印度的通道。英、俄之间的对抗对西藏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过,本文要说的是青藏高原的另一角,在东南部的大山里。
在荣赫鹏率领入侵西藏的军队中,有一名军官叫弗里德里克·贝利(Frederick Marshman Bailey)。贝利是本文的主角,尽管他现在才出场,而荣赫鹏和下文将提到的麦克马洪、摩斯赫德等人和贝利一起——个人英雄事迹很少是完全依靠个人能够完成的——表现了英国在帝国扩张时期的时代精神,其中包括对未知世界的强烈的探索欲望。这种精神,以及英、俄“大角逐”,构成了本文的时代背景。
贝利于1882年出生于印度的拉合尔。这座城市现在属于巴基斯坦。当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是英国的同一块殖民地。贝利的父亲是殖民地的英国军官。他的家庭背景类似荣赫鹏。贝利在英国的大学毕业后进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然后回到出生地印度服役。这段个人经历也与荣赫鹏相似。贝利参加了荣赫鹏入侵西藏的军事行动,成为荣赫鹏的一个得力助手。
贝利说:“一九零四年九月,荣赫鹏派遣团准备离开拉萨时,组织了三个考察队。”一路由拉萨到中国内地,贝利随行;一路到西藏西部的噶大克(今阿里地区噶尔县,也是地区首府狮泉河所在地);一路沿着雅鲁藏布江顺流东下,去勘测峡谷地带。
然而,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个凶杀事件。准备到中国内地的那一个队向清朝驻藏大臣借了两名马夫、三头骡子,用来驮运贵重物品。马夫在出发不久就被枪杀,驮运的箱子被打开,但财物没有被抢走。贝利判断,谋杀是刚从印度调来的士兵干的。他们没有赶上战利品分赃,就想用抢劫西藏人来补偿。当他们杀死马夫后,却发现箱子里是英国军官的个人装具,于是丢下逃跑了。杀害马夫的子弹来自英军的步枪;按时间推算,当天早上出发的两名骑兵邮差正该在案发地点与马夫相遇。但调查不了了之。荣赫鹏认为路途不安全,取消了三个考察队。
没有去成中国内地,贝利没有什么遗憾。他庆幸原本要带队沿江而下的那位英军上尉没有下决心出发,使他今后有可能去完成这个任务。贝利一心要解开雅鲁藏布江峡谷之谜。他说,这成了他的抱负之一。他在等了九年之后才有机会成行。
从拉萨撤兵一年之后,贝利担任过英国驻春丕(西藏边境小镇亚东在春丕河谷)、江孜(今属日喀则市)的贸易专员,时间长达三年半。这是英军从占领期间签订的《拉萨条约》中获得的权利。春丕和江孜在英军从印度入侵拉萨的路线上。1906年1月,贝利转属印度外交和政治部,并在当年10月当选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会员,这是对他的地理考察成果的肯定。1911年,像荣赫鹏一样,贝利也利用休假的时间,在西藏东南部边缘地带(今察隅、墨脱两县的南部)的外围活动,但没有能够进入雅江峡谷——虽然“非常接近于成功”。他把原因归于清军在波密的行动,也就是陈渠珍参加的那场战争。
波密之战引起当地人仇视外人,导致英国人被好斗的“原始野蛮部落”阻挡。1911年,英国正从印度东北部向外扩张,而执行任务的不止贝利一人。两名英国军官被当地人杀害,前进中的贝利接到阿萨姆政府的命令说,“没有二十五名武装警卫开路就不要随便走动”,而他“仅配有九十名那加苦力搬运行李”(那加人是印度的少数民族,属蒙古人种。印度现有那加兰邦,1963年从阿萨姆邦析置,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以东,与缅甸接壤)。他只能遵令。虽然是在休假,贝利的探险还是受到麦克马洪的支持。他半途而废,返回印度西北部的西姆拉之后,贝利说:“亨利·麦克马洪先生非常失望,责备我未能继续前进。”可见这是一次有任务的度假。
这段失败的经历,贝利写在另一本书里,然后才有《无护照西藏之行》。这个书名是对英文原版书名的直译。
像陈渠珍的《艽野尘梦》一样,《无护照西藏之行》也是作者在事情过后很多年才动笔写的,而且时间相隔更久。贝利在这本书中叙述的探险发生在1913年。在43年之后的1956年,他退休之后才开始在英国的家中写《无护照西藏之行》。那时,英国已经失去了印度殖民地,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贝利非常关心的这两大事件都已经发生了10多年,他似乎心平气和地接受了。此书出版之后,贝利还看到了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他在1967年去世。《无护照西藏之行》在1957年首次发行英文版,在1983年翻译出版中译本。与陈渠珍不同的是,谍报官贝利对探险的每一天都仔细地做了记录。陈渠珍没有这样的任务,也没有受过这样的训练,他写回忆录时只能凭借有点模糊的记忆。贝利的书有精确的细节,读者不需要重建他的路线和沿途各站点。
贝利想要解决的问题是:雅鲁藏布江和布拉马布特拉河是不是同一条河——这个可能性在20世纪初已被广泛接受,但还没有直接的证据,只因为其他可能性基本上被排除了——如果是一条河,那么,在雅鲁藏布江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到她再出现在阿萨姆平原之间有近3000米的落差,而两地的直线距离还不到200公里。落差如此之大,可能存在一条像尼亚加拉那样的大瀑布吗?传言说有。为了解决前一个问题,从19世纪30年代英国占领阿萨姆平原之后,英国在印度的测量和情报部门就不断派人进入喜马拉雅山。那些人不是被杀,就是只取得有限的成果。在《无护照西藏之行》的第一章,贝利介绍了在他之前失败的探险和谍报尝试。
在这些秘密勘察者或间谍中间,最坚韧、最有成效的是雷布查人基塔普(Kinthup)。1880年——贝利和他的旅行同伴那时都还没有出生——印度测量局派了一个蒙古喇嘛去寻找雅鲁藏布江的流向,基塔普作为他的仆人随行。他们潜入西藏,顺江流而下,很快就无路可走。他们退到东久(在今林芝市,清军进攻波密的前出基地),住在当地头人家里。一天,喇嘛说要外出几天,可是两个月之后也没有回来。基塔普发现他被喇嘛当作奴隶卖给头人了。基塔普学会了裁缝手艺,7个月后逃跑。但他没有回家,而是继续测量,在江边被抓回来。基塔普向一个寺院的喇嘛求情。这位喇嘛可怜他,用50卢比(应当是等值的藏银)把他买下来。基塔普先后两次要求去朝圣,一次到公堆颇章(圣山,墨脱县境内),一次到拉萨,都得到了允许。其实他是去测量。他两次都返回到主人家,终于感动了主人,获得自由。可是,他确认雅鲁藏布江流向的努力失败了。他把做了记号的大量原木扔进江里,但印度那边没有得到他的消息,没有派人到江边搜看原木。雅江到底流到哪里仍是一个谜。
基塔普是一个文盲,一路上没有做笔记。但他有出色的记忆力。1914年,他回到印度,口述了一份考察报告。贝利在出发前读过这份报告。在考察路上,他们不断地为基塔普报告的准确性所折服。可是,印度测量局没有人关心完成任务之后的基塔普。考察回来后,贝利设法找到了正在大吉岭当裁缝的基塔普,并为他申请一份养老金。但印度政府的官员们不愿意给。他们不想背上一个负担。他们说:“也许他会活到九十岁。”这时,基塔普才五十多岁。在贝利一再坚持下,官员们勉强同意一次性付给基塔普一笔一千卢比的补贴。拿着这笔钱,曾经忠诚为英印政府效力的基塔普回到了大吉岭。几个月之后,基塔普死了。
贝利不是一个人在行动。他还有一个旅行同伴摩斯赫德上尉,专门做测量,绘制地图,并且“勾画出西藏和阿萨姆之间的地理界限”——这就是麦克马洪线东段的依据。亨利·摩斯赫德(Henry Morshead)上尉出生于1882年,与贝利同岁。他在英国皇家军事工程学院学习,由于成绩优秀,在1904年毕业时被分到印度。在接到贝利的探险邀请之前,摩斯赫德在印度已经有多年的地理勘测经验,对喜马拉雅山南侧也较为熟悉。
贝利和摩斯赫德两人有明确的分工,各自忙碌,在旅途上并不经常见面。贝利说:“摩斯赫德集中搞勘测和制图,我负责旅行的组织工作,探询各种各样的事情,并搜集野生(动植物)标本。”探询事情是想找到那个地区不属于中国的证据,从书中看不出他的说法有任何说服力;不过,在搜集标本方面,贝利很有成绩。贝利还对他的书“很少提及摩斯赫德”提出解释:“他有自己的记录。在我的记录中,没有写那些使旅行书籍生趣的人间区区小事。我始终关心的是对印度政府有用的事实,避免由于这一旅行使我们遭受严重谴责。”
学者,作家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