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友 2016-12-30 23:28
经观说:他裹挟着争议登场,在百舸争流的资本市场上披上“野蛮人”的外衣,高调行事、低调做人,自此开创产融扩张的次时代。
经济观察报 彭友 徐庭娴/文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两年。
2016年,资本市场上闯出一匹黑马。他仅用一年的时间,从胡润百富榜的200名开外到以1150亿元财富位列榜上第四。他是今年财富增长最快的人士,财富增长幅度为820%,平均一周涨20个亿的惊人速度,让王健林“先挣它一个亿”的“小目标”也黯然失色。
他就是宝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姚振华。
他是王石口中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来势汹汹行他人眼中“以卵击石”之事,触碰“宇宙最大开发商”万科集团,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是坊间传说中的“菜贩子”,借由深业物流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随后率领宝能系逐鹿中原,强势进入金融领域布局财富版图,狠辣围剿资本市场上的大小猎物。
他裹挟着争议登场,在百舸争流的资本市场上披上“野蛮人”的外衣,高调行事、低调做人,自此开创产融扩张的次时代。
异军突起
姚振华是典型的“92派”潮汕商人,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成长起来的一批企业家。靠卖菜起家的姚振华,在下海之初便彰显出了商业天赋。当时,不满足只做中间商的他自建了农产品基地,形成了从种植一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建立了蔬菜产业的闭环。
赚到第一桶金的姚振华自1998年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以黄金地段、超低成本获得过亿的超级利润。2002年,姚振华通过公开拍卖竞得了其“卖菜”时就已有深厚交集的深业物流集团25%的股份。2003年1月,宝能投资第一次出现在深业物流集团股东名单中。2004年,宝能集团通过旗下钜盛华对深业物流的股份收购,持股比例达到46.52%,董事长姚振华出任总经理。2006年,两次股东大会之后,深业物流决定分拆,在最后分配的资产中,姚振华获得深业物流的商誉、名字使用权、大量的物业和土地。自此,宝能集团完成了资本积累最重要的一步,并把握契机在此后一次次深化改革中吸金囤地,累积财富。
2012年2月,姚振华成立了由旗下资本旗舰钜盛华绝对控股的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此进入了金融领域。在前海人寿呱呱坠地的彼时,无人会想到这家保险公司在此后几年内会以几何式的速度强势成长,仅三年保费收入就突破300亿元,总资产从2012年年底的17.3亿元到2016年3月底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此后,前海人寿便成为了姚振华手中的利刃,随他征战资本沙场。
事实上,2015年以前,宝能集团的姚氏兄弟——姚振华和姚建辉都分外低调,除却2010年举牌深振业,几乎没有其他大的动作。姚振华就是在这样一贯低调的姿态中进行着年复一年的资本累积,就像是隐藏了利爪的猛兽,隐忍匍匐,在对手掉以轻心的时刻伺机出动,而一旦行动,必不让自己空手而归。
宝能这只蛰伏已久的“猛兽”,在资本市场上买入上市公司股权的动作,集中在2015年的4月至9月,其中,前海人寿曾于2015年9月在短短三天内举牌三家上市公司。2015年至2016年,包括万科在内,宝能系通过前海人寿和钜盛华数次举牌了8家A股和1家港股上市公司,它们分别是华侨城A、中炬高新、韶能股份、明星电力、南宁百货、南玻集团、合肥百货和中国金洋,其中宝能系持股比例超过30%的有中炬高新、韶能股份。按照上述8家A股上市公司权益变动书披露的入股数量以及买入均价来匡算,宝能系的举牌共斥资约510亿元。
由姚振华率领的这支宝能异军在多年的筹谋与潜伏之后终于挥踏铁蹄,风华大盛。
财大气粗的野蛮人?
“宝万之战”让姚振华彻底站上了资本市场的风口浪尖,声名鹊起;同样地,也是“宝万之战”中的拼杀,让姚振华陷入两极争议,被资本市场的口水所淹没。
2015年8月26日,宝能系的三次举牌将万科15年未变的大股东挤下台。此后,8月31日、9月1日原第一大股东华润的两次增持,以及12月6日宝能系的四度举牌,让体量庞大的万科集团在四个月内三易其主。
截至去年12月份万科停牌前,根据监管部门披露数据,宝能系在万科股权大战中自有资金62亿元,杠杆撬动资金262亿元,杠杆倍数4.19,总耗资约430亿元,购入占比24.27%的万科股票,其中有104亿元来自前海人寿的保险资金。
这场在外界看来有如“蛇吞象”的角逐着实让不少人为姚振华捏了把汗。然而,在过去几年的蛰伏中,宝能系早已暗暗成长为“巨蟒”,而姚振华金光闪闪的朋友圈更为其如虎添翼——既有华融、信达等央企,亦有浙商银行、鹏华资产等金融金主为其资本运作保驾护航。而就在万科股权之战趋于白热化,宝能与万科拼杀得红了眼的时候,王石也曾公开斥责姚振华,称其高杠杆操作为“富贵险中求”,冠其以“野蛮人”之头衔,直言姚振华一方信用不足,以借债形式强买万科或会毁掉万科的品牌。
然而,杠杆只是姚振华的狩猎手段之一。为了制服体量庞大桀骜不驯的万科,姚振华用尽融资融券、收益互换、股票质押、基金、资管计划、银行融资、公私募债等多种金融工具。而这些金融工具的运用,涉及6家银行、9家券商、6家基金或基金子公司等共计21家金融机构,其势如破竹的决心可谓令人胆寒。
2016年7月4日,停牌逾半年的万科复牌。而就在复牌前夕,市场忙着帮姚老板测算爆仓线的时候,钜盛华的一份内部文件却替姚振华铿锵发声:“宝能不差钱,有,且充裕。”数据显示,在动用了逾400亿资金砸向万科之后,姚振华现在手里还有超过300亿资金。钜盛华2014年净利不过2.6亿,2015年净利已达201.7亿超过万科。
姚振华不仅扛住了万科复牌后接连的跌停板,还于7月5日至6日通过资产管理计划在二级市场增持万科A股股份7839.23万股,占公司总股份的0.710%。至此,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合计持有万科A股27.6亿股,占公司总股份的比例为25.00%,达到第5次举牌线,与30%的要约收购线近在咫尺。姚振华再一次向市场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何为雷霆手段。
在姚振华的强硬态度下,市场上观望者有之,质疑者有之,支持者亦有之。7月8日,在汕头市委书记陈良贤的带队下,全国30多个各地潮汕商会会长集体参观考察了宝能总部。会议上,许多商会会长纷纷表态,如果正在收购万科的宝能需要支持,尽管开口,他们全力支持。对此,姚振华却一如既往地充满信心,谢绝美意。
野心勃勃 搅动实业
万科是姚振华现阶段所触碰的最大投资标的,但是显然,姚振华的野心远不止于万科。姚振华对前海人寿的期待是成为一流的国际金融保险服务集团和杰出的民族企业。在这个目标下,他想做的事绝不只是保险服务这么简单。分析人士指出,姚振华的“野心”,是想要在集齐银行、保险、券商、基金、信托、期货、租赁7张金融牌照后“召唤”出一个不亚于安邦的金融帝国。
事实上,截至宝能系绝对控股港股中国金洋,姚振华目前已经拿下除了银行、期货和信托之外的金融牌照。因而,尽管宝能系与万科集团在一方长期胶着,却丝毫不影响姚振华在资本市场上持续出手,以快准狠之势狙击上市公司。
2015年初,与万科一样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南玻A成为了宝能的围猎对象。通过二级市场的不断增持、5次举牌以及定增,宝能系牢牢占据了南玻A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并在此后血洗南玻A管理层。截至2016年12月5日,南玻A辞职的董监高成员合计达18人,其中包括南玻A董事长曾南,数位副总裁、董事及监事。
11月30日晚,格力电器公告称连日来前海人寿已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格力电器股份至4.13%,直逼举牌线,格力股价因此异动。
至此,舆论哗然。
12月3日上午,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出席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表示: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
12月5日,保监会下发监管函,针对万能险业务经营存在问题,并且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寿采取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同时,针对前海人寿产品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责令公司进行整改,并在三个月内禁止申报新的产品。这对姚振华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很快,姚振华便决定退守。正如姚振华的下属曾这样评价他的行事风格:“发现自己存在决策失误,他会快速自我反省并改正错误。而且,无论此前已投入多少,都会壮士断臂,尽早离场,绝不恋战。”此次,姚振华对格力电器的割舍也丝毫不拖泥带水。
12月9日晚间,前海人寿发布声明称:“近期,我们注意到市场对于我们投资格力股票给予了过度的报道和持续关注。鉴于此,前海人寿郑重承诺:未来将不再增持格力股票,并会在未来根据市场情况和投资策略逐步择机退出。”而就在一周前,前海人寿在回复深交所公司管理部的问询时还表示,未来12个月将结合市场和格力电器发展因素综合考虑增持或者减持格力电器。
有市场观点认为,格力之类的实业企业,上下游从业员工就达到了数十万,姚振华及其核心团队并不具备管理经验和能力,这也是姚振华最大的软肋和最致命的潜在风险。
尽管姚振华的野蛮进击受到了全面的阻力,但也有资深市场人士这样评价姚振华的步步为营:“事实上,中国资本市场反而应该感谢他,前海人寿激进投资A股,实质上不仅起到了倒逼监管体制完善之效,而且还起到了倒逼A股上市场公司完善企业治理之效。”
而对于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监管部门也终于给出明确定位。12月13日,中国保监会召开专题会议,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措辞严厉地强调,保险资金一定要做长期资金提供者,而不是短期资金炒作者,并提出要从严从重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业内人士则认为,项俊波的表态是对今年以来险资在A股市场举牌中出现的一系列现象一记“当头棒喝”的警示,这意味着险资举牌将面临更为严厉的监管,同时万能险的激进发展时代也将宣告结束。
实际上,宝能暂时的退却,并不改姚振华“草莽英雄”的底色。市场人士认为,姚振华等人的成功离不开决策快、效率高、眼光好。相比国企决策的层层报告审批,商人的嗜血本性使得其动作快,手法上也更加狠辣。但是他们既懂法,又守规则,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也非常到位。万科事件中,前海系把杠杆加到极致,却没踩红线,一切都在现有法律和规则框架下行事,可谓是刀尖上的舞蹈。
可以想见,在证监会与保监会的双重重击之下,姚振华必将在一段时间内偃旗息鼓,暂时沉寂。这种状态或许像极了几年前的那种隐忍蛰伏,但他已非吴下阿蒙。下一次出击之时,姚振华又会带给资本市场怎样的震动,这一切还是未知数。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