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兴、宁德时代们或将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种子选手”

作者:经济观察网 2022-04-08 22:24

151

    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

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风险挑战,中国如何在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识别机遇和挑战,是谋划下一阶段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十四五”规划的逻辑起点。“十四五”规划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近期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发展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

这是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培育全球价值链“链主”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在诸多政策的鼓励下,如何通过创新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是当前中国企业共同面对的命题,不同产业都在摸索各自的答案。

一支玻璃瓶里的“中国创新”

2019年底,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深刻影响了所有人。因疫情导致的死亡人数、感染人数不停刷新纪录,传播力更强的变异病毒接连在不同大陆被发现。接种疫苗——作为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与创新药一样,疫苗研发动辄需要八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投入的资金更是以数十亿乃至百亿美元计。研发耗时漫长、资金投入巨大、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局限导致无法预测疫情发展趋势……种种因素导致敢于挑战新冠疫苗研发的只有极少数企业。

科兴选择了直面困难。在疫情暴发之初,科兴旗下负责新冠疫苗研发的科兴中维总资产规模仅为5000万元,在没有预订单及银行贷款的情况下,科兴团队迅速响应国家号召,投入疫苗研发。凭借在SARS、H1N1等重大突发传染病疫苗研发过程中积累的研发经验和科研实力,2020年1月28日,科兴正式启动“克冠行动”项目,3月开始动物试验以及动物攻毒保护试验;76天后的4月13日,完成临床前研究并获批开展临床研究;5月6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发布全球首个新冠疫苗能够让恒河猴抵御新冠病毒的研究结果。

当然,速度的背后,挑战如影随形。当疫苗研究到了Ⅲ期临床阶段时,国内疫情控制良好,已不具备开展Ⅲ期临床研究的条件。但根据以往惯例,在境外开展大规模Ⅲ期临床研究,平均每位志愿者的费用需数万元,完成Ⅲ期临床研究至少需近10亿元。

此前,中国企业从未在其他国家开展过创新疫苗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临床研究能否顺利实施?临床结果能否达到国际国内审评标准?这些风险无疑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而当时的科兴不计后果且开创性地以“疫苗换临床”的方式快速推进了海外的临床研究。其做法是,以临床研究合作伙伴为主进行投入,风险共担,如临床研究取得成功,将优先以明显低于市场水平的价格向合作伙伴提供疫苗,实现风险补偿。

这在当时算是科兴公司的一场豪赌。结果,它成功了。2020年6月24日,国家批准科兴疫苗纳入紧急使用(试用)。2021年2月5日,国家药监局依法批准科兴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在国内附条件上市。2021年6月1日,科兴新冠疫苗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评审,正式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

疫苗获批并不意味着解决了所有问题。2020年12月15日,全国大规模接种工作启动。如何快速且高质量地生产出可供几亿人甚至几十亿人接种剂量的疫苗,是科兴的第二道坎。

科兴新冠疫苗的产业化建设在两年时间里飞速扩张:99天完成一期厂房建设;1年时间完成超20亿剂年产能构建。

截至2022年3月29日,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约22亿剂新冠疫苗,多国元首带头接种中国疫苗。实际上,为提升供应效率,科兴除了向众多国家提供疫苗原液外,还在当地进行疫苗分装和包装。从疫苗供应到全球产业链布局,科兴在国家全方位支持下创造了疫苗行业的“奇迹”,成为出海“领头羊”。

两年时间,科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疫苗行业具有典型的长期主义特征。疫情之前,疫苗行业被葛兰素史克、默沙东、辉瑞、赛诺菲四家跨国公司主导,疫苗巨头们几乎包揽了该行业约90%的收入,覆盖流感疫苗、13价肺炎疫苗、HPV疫苗等重磅产品。

如果刨除新冠疫苗,科兴和四大巨头之间无论是技术积累还是管线布局依然存在明显的差距。但新冠疫情为其创造了历史性机遇。2021年12月31日,科兴公布的未经审计的2021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21上半年销售额大增,净利润为86亿美元。另据今年3月31日中国生物制药发布的财报,按照其持有科兴中维15.03%的比例来推算,科兴新冠疫苗2021年总体盈利预计约900亿元。

数据虽然亮眼,但与跨国药企巨头相比仍存在差距。单以营收看,据辉瑞2021年财报,其新冠mRNA疫苗的销售额为367.8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336亿元)。在2022年,辉瑞仅在新冠疫苗以及新冠口服药上的预期收入达到54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434亿元)。在全球供应量差不太多的情况下,推算科兴在2021年的新冠疫苗销售额应该不及辉瑞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科兴新冠疫苗在中国以外的近6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紧急使用,其国内和国外的供应量基本持平。但考虑到科兴对国内无偿捐赠了3亿剂疫苗,推算其在海外的盈利会高于国内。

目前我国在医药领域的基础研究进步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基础研究恰恰是生物技术创新源泉。科兴已经意识到这一点。2月21日,科兴对外宣布,将在未来5年投入100亿元,支持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研究、创新研发以及产业化落地。“我们始终把基础研究跟产品开发和生产结合到一起。”科兴首席运营官、科兴中维总经理高强表示,基础研究为生物技术创新引来了“源头活水”。“短期之内可能很难出产品,但我们更看重长期效应。一个医药产品进入市场,最快周期也要5年—10年时间。但是我们希望这种对基础科研的投入,能够带动一部分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花一部分时间跟精力去考虑他的研究成果怎么能更好转化成产品,做一些更接近市场的科学研究。”

坚持基础研究投入,加强全球产业链布局,科兴正试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硬科技”生物医药公司。

搅动“汽车江湖”的中国创新

近十年,中国产业创新最经典的样本当属汽车产业,完整经历了一个后发国家从产业链下游低端环节开始,通过技术追赶站上全球舞台的全过程。

这其中有两家绕不开的企业——宁德时代、吉利控股,它们一个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心脏、一个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全球化代表。

宁德时代成立于2011年。这家电池巨头崛起于福建省宁德市,在当地,它已经建立的生产基地能供应220万辆电动汽车——这个数量超过了2020年全球电动车销量的一半。

电池之于电动汽车就像“心脏”,成本占到一辆车近40%,从2018年新能源和电动化席卷汽车行业开始,宁德时代也成为了新能源车行业的“心脏”。

但它的成功并非偶然,这背后是宁德时代近十年在产业链上下游的长期耕耘,重金绑定上游材料端,国内各区域布局中游制造端,下游需求端打造利益共同体。

除了围绕整个产业链布局,宁德时代在全球也是动作频频。近期投资约0.44亿人民币收购加拿大Neo锂业公司8%的股权。锂矿是目前动力电池的核心材料,此前它还在19年9月以5500万澳元(约2.7亿人民币)收购澳洲Pilbara锂矿8.5%的股权。

两次出手以及之前的产业链布局,已经构筑起宁德时代在新能源产业链的护城河,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歌猛进,“幕后英雄”宁德时代市值已经跃升万亿之阶。

不同于宁德时代的幕后英雄,吉利控股更为直接。2010年,吉利汽车斥资18亿美元从福特手中买下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获得了后者的品牌拥有权。

这场“门第悬殊”且没有成功先例可循的并购案,彼时并不为外界看好。但是数据表明,进入吉利体系的10年中,沃尔沃汽车实现了逆势翻盘,在这十年时间里,吉利还通过系列投资并购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成为德国戴姆勒最大股东、英国路特斯控股股东、马来西亚宝腾实际运营方、英国锰铜和美国太力飞行汽车的拥有者,跻身跨国汽车集团行列。

通过并购和融合实现跨越式发展,吉利将“科技生态圈”视为新的护城河,逐步形成符合国际标准的工程研发和造型设计的原创能力。

科兴、宁德时代、吉利控股等虽然并不属于同一产业方向,但这些“硬科技”企业却在同一时间段崛起,这都是中国创新的力量,从长期位于低毛利的产业链低端走到全球产业链上游。其背后是国家意志、产业政策、实业资本与企业家精神的共同发力,是一次在全球产业链上罕见的弯道超车。

在创新驱动的下个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以科兴、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国内企业显然不会止步于此,世界一流企业阵营中有望会出现越来越多中国优秀企业的身影。(余诗琪/文)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