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贵”成为试金石,西贝们该交出怎样的答卷?
当“贵”成为信任的试金石,西贝们该交出怎样的答卷?
罗永浩与西贝关于预制菜的讨论引发全民关注,不仅在于它关乎日常餐饮,还关乎消费者的知情权;不仅关乎某家企业,还关乎行业健康发展。
当“贵”成为信任的试金石,西贝们该交出怎样的答卷?
这场纷争暴露的真问题远不止于概念之争,核心更在于中餐工业化进程中,产业追求标准化、规模化的效率逻辑,与消费者注重“锅气”的认知之间产生了错位。在餐饮消费本就非常困难的局面下,面对消费者的担忧和不解,如何出台一份平衡产业发展和满足消费需求的国家标准,这对有关部门来说相当具有挑战和考验。
因此,要厘清这一争辩和判断是否存在税收套利,关键在于判定在餐厅提供的“预制菜”销售属于“餐饮服务”,还是“销售商品”。
未来的商业竞争,本质上是信任的较量。透明性有助于增强信任、提高问责性;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自我批判,保持组织清醒,避免傲慢与自大,敢于暴露问题而非掩盖问题;开放倾听内外部批评,用真诚的态度和持续的行动回应质疑。那些能将“透明”融入血脉、将用户价值嵌入核心战略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成为真正的赢家。
9月10日,罗永浩发微博吐槽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登上热搜。事情发酵一天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线下媒体沟通会上回应预制菜争议时,对现场媒体表示查看过餐厅监控录像,并公开了罗永浩一行人就餐的菜单,并上线“罗永浩菜单”。但此举在律师看来侵了犯罗永浩隐私权和姓名权。
即食和即配产品已不算预制菜,即烹和即热产品是预制菜。
在眼下这个时点,西贝若想真正重建信任,不是过于在乎“文案推敲”,多一些“说到做到”的魄力。毕竟,消费者要的不是完美无缺的解释,而是餐桌上热气腾腾的真诚。
标准明确,信息公开,可能是这场风波最好的解药。
更重要的是,贾国龙可能要起诉罗永浩,事态进一步升级。这场由预制菜定义引发的商业对峙,迅速演变为一场涉及法律、舆论与行业标准的公开辩论。
9月12日,晚上8:30,罗永浩直播,“将谈西贝一事”。网友们都在摩拳擦掌,要挤进直播间,看看罗永浩怎么“硬刚”西贝。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网 www.eeo.co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关北里217号越界锦荟园B座西侧501 | 邮编:100081 | 电话:4001560066 | 传真:86-10-885108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129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B2-20214402 京网文(2020)3373-581号
备案号:京ICP备1801989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 @2001-2022经济观察网版权所有
经济观察网手机版